关于[帮助他人]的一些看法
助人为乐,不乐于助人就理应吃苦吗?
我始终觉得不是每个人都值得我们去帮助的。
曾经被灌输的理念
“赠人玫瑰手有余香”这个概念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被灌输了。在学校,从小学开始到高中甚至大学,都会有类似的思想教育:扶老奶奶过马路啊,帮助同学解答问题呀,给同学带饭啊,甚至是给朋友解决屎山一样的代码问题等等……我自认为曾经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同学、好伙伴,直到现在我也认可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“这个价值观。但是,随着年龄无情的增加,我发现,助人为乐在某些情况下是不成立的,甚至会带来[助人为苦]、[助人伤己]。
为什么会这样?
先说几个抽象的案例:
- 扶老奶奶过马路被讹
- 送路边人去医院被要求颠覆费用随后被讹
太抽象啦?那说一点具体一点的
- 几个人吃饭你带的纸不够所有人用,剩下那个人开始抱怨
- 给朋友解决技术问题的你有一天很忙不能及时解决,被抱怨
- 别人知道你有一条梯子,出于某些原因你不借给他用,被抱怨
- 小白连不上网找你解决,你给他看文档而不是帮他设置,被抱怨
怎么样,够具体了吧?我们来设想一下,以上提到的4个案列在健康的情况下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反馈。注意,现在说的是健康的情况下。
- 纸不够用,你优先保证自己,再进行分发,用你纸的人说一句谢谢,没有分到纸的朋友自己想办法解决。
- 你很忙不能帮别人解决技术问题,他应该自己想办法解决或者等你有空闲了再说。
- 你出于安全和速度的考量,自己搭的梯子仅供自己信得过的人用。你不愿意给其他人用,那些人应该自己想办法(花钱买服务)、或者好好在局域网内做一个乖宝宝。
- 你面对小白提出的白痴问题很无语,把对应的解决方案文档丢给他,他只需要花几分钟浏览文档就能解决问题,或者仍然无法解决,尝试过后再来求助于你。
然而,我猜情况很有可能会这样发展
- 你的朋友会让你把本就不够的纸巾分他一点,即便你自己也不够
- 你的朋友会跟你说“帮我看看呗,你不是会吗?帮我看看呗”
- 你的朋友会问你“啊!我自己不会配。还要付费啊?这么贵,我用用你的呗”
- “帮我连一下网呢,我连不上网了”
根据我的经验,会按照[健康的]情况进行反馈的人,不多(或者说我自己的层次低吧);而即便他们不会抱怨你,在心里他们也会觉得“这个人咋帮个忙都不干呀”。
那么来分析一下,你期望得到的反馈是什么。
是“赠人玫瑰手有余香”,再降低一点要求,“赠人玫瑰两手空空”,我觉得也没啥,毕竟我们一生中会有很多用不到的玫瑰可以散发出去。你不想要得到的是什么呢?你应该不会想要“无玫瑰赠予,他让我赶紧花钱买一朵送给他”。很可悲的是,最后这种情况,似乎越来越常见了。
因此,我变了
我该怎样做
诚然,现在社会上[健康]的人不是很多,但是好歹不至于没有呀。哪怕全世界只有百分之1的人是这类人,那我只跟他们玩不就行咯。
物以类聚人以群分,古人们早就总结出了这个道理,没必要非要跟所有人做朋友。